丁兰街道原丁桥镇。
丁桥镇北部的皋亭山,系天目山婉蜒东来之余脉,东西长约十八里,南北纵深约五里,原通称“皋亭山”,后细分为半山、黄鹤山、佛日山、铜扣山等。东临临平山,东北是超山,是杭城郭北之屏障。
“青山黄鹤楼,白水黑龙潭”。据史料记载,黄鹤山旧有黄鹤楼,始建于先秦时期,曾与皋亭山之“鹤亭”遥遥相望,原用于军事,后为道教场所。五代时,吴越国王钱鏐在此屯兵设寨,史载“十里钱王寨”。公元935年,吴越王钱瓘在黄鹤山(今皋亭山主峰)东南兴建“龙居寺”,此后,皋亭山佛教寺院盛极一时。崇光寺、佛日寺、永福庵等有史可考的就有60余座。北宋末年,因小康王赵构与蚕花娘娘的不了情,还留下了“半山娘娘庙”。
南宋末年,“皋亭山顶上,百万汉军屯”。皋亭山因民族英雄文天祥“皋亭抗论”而名扬天下,被誉为文相“丹青照汗青”之地。
上塘河始建于春秋时期,故称“吴故水道”,秦始皇巡视东南,“治陵水道,到钱唐越地,通浙江”,故又称“秦河”。隋炀帝开挖京杭大运河,上塘河成为大运河之一段。吴越王钱鏐在丁桥建赤岸港盐粮官库,丁桥港也成为杭城的盐粮生命线,丁桥即成为杭城北部之水上交通枢纽。宋都南迁,在赤岸港复建“班荆馆”,是为朝廷接待外国使节、宴请各地大臣、祭祀赵宋先帝和小皇帝登基之地。由此,更带来了上塘河赤岸段百业兴盛、热闹似城的繁华景象,始有“赤城”之说,“皋城”之名亦沿用至今。
古代之丁桥,聚山水物产、交通枢纽、皇家驿站和宗教圣地于一域。巍巍皋亭山,悠悠上塘河。这里不仅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,更是上至隋唐,下至清民,长达1500多年的杭州著名旅游胜地。
“此亦桃花彼亦桃,成蹊各各绽春苞”。说到皋亭山最吸引人的地方,自然是那由山脚至上塘河两岸的“十里桃海”。皋亭山之桃,可追溯到远古时代。宋太宗临幸皋亭山有“皋亭山下旧桃源,刘阮忘归我也然”之《看桃诗》。然而,皋亭山的梅、李、橘、竹等各类水果同样久负盛名,有“君若买宅皋亭住,须种梅花三千树”、“皋亭山下桃花红,李花三千争暖风”以及“橘摘檐前枝,渔网门前沼”众多诗作。
丁兰之孝,文相之忠,班荆馆皇家之气派,当然又是另外吸引人的重要因素。元末明初,以王蒙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则更喜欢在此买地置业。王蒙建“琴鹤轩”,作画会友,在黄鹤山南麓隐居三十余年,故后葬于此。清时,“扬州八怪”之首的金农,因慕王蒙之作,去世后也归葬于黄鹤山之南麓。
丁桥现属杭州市江干区,是杭州大型居住区,市政规划40万人在此居住。为大型的宜居片区。
详细地址:杭州市丁桥街道昆仑天籁南门号商铺 丁群路174号
联系电话:4001-571-078
|